【記者 蘇怡瑄/雲林報導】
香火袋的意義 心靈上的寄託
嘈雜的鞭炮聲此起彼落,前來參拜的信徒絡繹不絕,有人會拿著平安符在香爐上,乘著香散發出來的煙進行「過爐」,目的是希望能夠多帶一點神明的祝福,也祈求自己平安健康。但是你知道北港香火袋是怎麼製作的嗎?在北港朝天宮後面的行政大樓內,常常聽到歡聲笑語,走進室內,宛如一間特製的小型裁縫坊,鮮明的粉紅色制服,裁縫機發出的聲響,以及高齡8、90歲的阿嬤,這裡是「千歲阿嬤香火工作坊」。
在香火袋內純手工製作的香火及八卦符紙,裡面有吉祥保佑的意思,為香火袋增添了祝福之意。(攝影/蘇怡瑄)
手工香火袋的繁複工序
一塊塊紅色的香火袋,全都出自於這些阿嬤之手,小小的香火袋裡,也隱藏了相當繁複的工序。首先把大塊的紅色布料,裁成統一大小的長方形,之後再由阿嬤們手工的把它折成正方形,並且縫製。縫製好的香火袋分別蓋上「北港香火天上聖母」以及「合家平安」的字樣,也為香火袋增加了辨識度。折香火袋封口的過程中,需要非常專注,且絕對不能與正方形相差太多,折線也是需要平穩、整齊的,過程中一不留神,折線就容易歪七扭八。香火袋的重頭戲就是在裡面的香火,將金紙包著朝天宮內的媽祖香爐內的香灰,折成長方形,開口朝上,放入香火袋中,縫製之後再加上折成八卦形狀的紅色符紙,穿繩之後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香火袋,過程總共有18道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各自的負責人。
在香客突然增加時,香火袋也是需要「趕訂單」的。陳媽媽說:「當香客潮來襲,香火袋的需求增加,所以有的時候一整天離開椅子的次數,用手指頭數的出來。」但是香客增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現場表演,陳媽媽笑著說:「有一次的香客特別多,所以就把桌子跟裁縫機搬到媽祖廟前面,大家坐在媽祖廟前現場製作,真的好熱鬧。」
手工香火袋的製作,需要經過不同的人,完成不同的步驟,只要有一個人沒有做好,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整個工作的效率與速度。(攝影/蘇怡瑄)
千歲團阿嬤 加入工作坊的原因
香火工作坊的特色除了手工製作香火袋之外,另一個特色就是裡面的阿嬤都是志工,而且每個都已經走過人生的大半,所以也叫做千歲團阿嬤。來到香火工作坊的阿嬤們有著非常多不同的理由,有的是為了幫媽祖婆做事;或者是家就住在旁邊,恰好看到了工作坊外面的招牌,亦或者是朋友邀請……等原因。其中高齡92歲的貴枝阿嬤說,原本是在香客大樓幫忙做清潔的工作,無意間聽到香客談論關於香火工作坊的事蹟,於是決定等到退休之後就來做,沒想到一做就是30年,目前她已經是工作坊內資歷最深的姐姐。坐在裁縫機前的陳媽媽,總是拿著手機,放她喜愛的古典音樂,「我從沒想過我是在幫媽祖婆做事,而是媽祖婆提供了那麼好的環境,讓我來享受,心情也越來越快樂。」
雖然一開始大家都不認識,不過只要踏進去工作坊,他們就像對待朋友一樣,就像去採訪的當天,阿嬤們熱情的邀請一起跟他們做香火,並且慢慢的教導細節。在過程中,因為需要很專注,所以即使是處在嘈雜的環境下,心情也異常的平靜「等妳學會了,老了就可以回來做。」阿嬤們笑著說。
工作坊內的下午時分,氣氛通常會比較輕鬆,而阿嬤們就像朋友般,聊著各式各樣的話題。(攝影/蘇怡瑄)
「工作坊」 另類的朋友聚會
下午時分總是可以看到桌上擺著水果,因香客在廟裡供奉太多吃不完,所以廟方人員會拿來一起分享,但並不是每個阿嬤都吃,而不吃的原因是因為糖分過高,阿嬤就開始分享她去看醫生的過程「醫生說我再不控制飲食就要開藥給我吃,所以葡萄只能吃兩顆、香蕉只能吃三分之一、白飯也不能吃太多。」「那這樣你營養不均衡,也會不健康,還是會很快就走啦!」另一旁的阿嬤調侃道。之後就有各種聲音「不知道我會不會有糖分過高的問題?」「沒有的話那是有吃福啦!」各種日常可見的聊天對話,在工作坊內也是常常聽到。最熱門的問題也都不外乎哪邊的菜價比較便宜,身體健康狀況以及各自的兒女孫子,能夠說工作坊也成了阿嬤的交際場所之一,除了平常煮飯買菜的行程外,能夠為老年生活找另一種不同的興趣,也成了阿嬤們喜歡的事情,「在工作坊工作時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比自己待在家裡要好多了,除了能夠有人陪伴與聊天,心情還每天都很快樂。」陳媽媽說。
沒有被現代化取代的手工香火袋,每道工序都仔細且認真,作為志工,沒有薪水,但是卻自願天天前來報到,除了讓前來祈求香客得到心靈的寄託,也能夠滿足各式各樣在地居民的需求,讓退休生活能夠更加充實,並且讓有信仰的人在這裡能夠得到心靈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