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人們與土地的距離 探訪綠建築

作者 : 吳旻臻 發佈日期 : 2022-11-23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11-23 公告分類 : 影音新聞,最新文章,永續環境

【記者 蔡依愛、吳旻臻/台中報導】

坐落在喧鬧的水泥都市中心、由釣蝦場改造而成的綠建築,如今有著鬱鬱蔥蔥的繁茂景象。這裡是位於台中北區的樹合苑,一個推廣環境永續的園地。

一踏入園中,立刻會注意到的是這裡的良好採光,即使不開燈室內也足夠明亮,這是因為屋頂有做挖空處理,陽光照射進來的同時讓樹木可以蓬勃生長,節省電費又達到節能減碳。

跟著導覽員呂晉維繼續深入,獨特的養雞系統便呈現在眼前。雞在生態鏈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雞是雜食動物,可以吃廚餘、飼料,也可以幫忙除草,在樹合苑中更是連糞便都大有妙用。雞腳下所踩的地面是粗糠,也就是稻米最外面的一層殼,這層殼通常是農夫輾完米後的廢棄物,但樹合苑接收來這些所謂的廢棄物,用來當雞糞的墊料,就好似貓砂的概念,可以吸附水分減少臭味,等到雞糞砂過多開始發臭,再還給農友當成田間的天然肥料,形成一個永續利用的閉環圓圈。

而生態廁所採用的原理也跟處理雞糞的原理有部份相同,將大小號分開處理,尿液引流到密閉空間去,再將粗糠鋪蓋在糞便上,減少異味的出現,不使用強酸清潔劑,讓糞便可以自然分解發酵。同時廁所建材也主要使用天然材料,牆面以竹片當主體再糊上土跟粗糠混合的漿體,儘管容易隨著時間剝落,但好處便是它在大自然是容易被分解的,不是像一般的鋼筋水泥就只能當廢棄物。

除此之外還有主要用來澆花的雨水回收系統,以及使用廢棄的避震器當主幹來建造的桌子和木筷拼成的燈罩,可以發現苑中的各項建築設施,都是建立在「廢棄回收」與「環境永續」的考量上。配合DIY藍染、親手烘豆等活動,樹合苑志在讓參訪者體悟到「取自土地,回歸土地」的省思。

呂晉維笑著說,其實他們所做的事也許跟傳教有些類似,他認為參訪者只來一次是不夠的,因為當下的感悟在離去後可能會被遺忘,人們又回歸到一般都市人素食的生活裡去,因此他們也盡量推廣樹合苑中的各樣活動,希望能讓參訪者更多也更接觸細活生活,引起人們的長期關注與興趣,將感受銘記於心,讓永續環境的觀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