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綠工藝 創造無限可能性

作者 : 林沂霈 發佈日期 : 2022-11-30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11-30 公告分類 : 最新文章,文化創新

【記者 林沂霈/南投報導】

范特喜微創文化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合作,延續范特喜的四大主題:綠色覺醒、記憶延續、創作熱愛及夢想的加乘,於2022年九月開始舉辦「綠工藝市集」每個月的周末都會招募工藝與手作業者,在位於南投縣的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外進行擺攤與動手做的活動。工藝是生活的體現,將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材料與環境,突發奇想,進而發展出這樣的工藝。

范特喜在粉絲專頁上提到:「就像環境裡種了一棵相思樹,所以會掉下相思樹的種子,這對母子才會一起撿拾,做成勞作,化為共同的回憶,也許會是這個孩子未來成長中重要的情感支持,也是我們共同推動綠色工藝的重要目標之一。」環境中的元素存在於生活裡,最後用工藝來呈現,因而串連起來的,是朋友和親子間的感情,沒有冰冷的、大量製造的工業製品,沒有炫目耀眼的商業宣傳,純粹就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陽光、空氣、水,植物和人的感情。

圖1

綠工藝市集的看板,沒有過多的設計與資源浪費以帆布與竹子打造,契合綠工藝的主題。(攝影/林沂霈)

綠工藝市集裡的攤子大多沒有將店名特別做成招牌展示,是以布條或是手寫方式掛放在桌面,販售各種工藝品或手作品,例如「吉祥書畫工藝」購買者可以選擇不同款式的扇子,在扇子表面上作畫或是寫上書法字,擁有與他人不同的扇子,「愛漆人工作室」是以漆器為主、手作筷子為輔的攤子,承襲中華文化並融合日本工藝技術,發展出更具特色台灣的蓬萊塗漆與千層堆漆,廣泛運用在生活中器物,也能現場參加千層堆漆飾品與筷子的DIY活動,「享陶手捏陶藝工作室」以手塑形製作各式陶器,現場有設置尋寶區,民眾可以挑選屬於自己的陶器便宜帶回家,除了上述這些工藝品攤,還有販售手作肥皂、手繪衣服、皮革與編織等各式手工藝品攤子,種類繁多。

圖2

市集攤販的遮陽棚也是利用帆布與竹子架成的。(攝影/林沂霈)

其中,台灣閃電木頭藝術是販售木雕工藝品的攤子,它的木雕作品是以閃電為主題,蒐集台灣木材在表面以電燒方式產生閃電紋,打磨後再進行作畫與雕刻,這項技術緣起於德國,稱為「利希滕貝格圖」運用高壓電去木頭表面接上正負極製作出人造閃電,過程相當繁瑣且不可控制紋路的產生,所以每一塊木頭上的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攤主Polly說:「前幾年偶然在網路上看到外國有這樣的作品,覺得很酷很有趣,加上自己本身是設計系且有些繪畫的基礎,就跟老公Michael決定自己看影片自學這門技術,也希望把這特別的作品帶進來台灣。每完成一個作品,不只需要有專業的技術還需要加上一些運氣,才能如願電出自己想要的款式」攤主說目前台灣做利希滕貝格圖的創作者很少,可能不到五人,將這些作品拿出來擺攤的他們則是唯一一個,是在台灣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獨特藝術品。

圖3

台灣閃電木頭藝術販賣的木頭藝術品,黑色地方是由電燒產生的。(攝影/林沂霈)

參與市集活動的族群主要是家庭,有許多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來玩,店家也提供讓民眾自己動手做的機會,與其他文創市集不同的地方在於綠工藝市集的互動性強,有別其他市集只能用眼睛逛的特性。

綠工藝市集裡有一對父子正體驗做扇子與作畫,臉上充滿笑容也伴隨著歡笑聲,王爸爸說:「透過這樣的手作市集,能找回童趣,也能增進親子關係,讓他感到很開心,假日耗在這裡能度過很有意義的時間。」

走進綠工藝市集身處在綠色植物當中,讓快時代中忙碌的現代人能放下3C產品去完成手作作品,而不是手裡拿著冷冰冰的電子產品,藉此讓更多人看到文創商品與傳統技藝的結合,讓這些記憶與技藝傳承下去,讓這些文化與創意能讓更多人看見,而不是在時代的演進下,被日新月異的科技取代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