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溪環境教育 認識生態環境

作者 : 汪蓓玲 發佈日期 : 2024-01-01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12-24 公告分類 : 最新文章,永續環境

【記者 汪蓓玲/台中報導】

位於台中市南屯區哈魚碼頭附近筏子溪畔的筏子溪水文環境教育館,自成立以來,致力於讓民眾認識筏子溪內生態:包含多種魚、蝦、蟹,各種生物及棲息在此的鳥類、外來種。館內的工作人員顏翊齊也介紹了很多當地物種的特性及筏子溪的環境特色。

工作人員顏翊齊介紹筏子溪的魚類。 (攝影/汪蓓玲)

 

維護當地物種 減少外來物種

館內三樓展出的都是筏子溪當地及棲息在此的生物。大魚缸裡的魚,都是筏子溪直接移過來,裡頭是溪裡最常見的本土物種。因魚缸深度與筏子溪中游深度相當,可以清楚還原筏子溪溪床剖面的魚群分布狀況,上層的粗首馬口鱲,又稱馬口、溪哥;中層的台灣石賓皆為群聚動物;而中下層的鯽魚則都是單獨行動。雖然上述魚的體積都不大,但還是有許多人會食用這些魚類。顏翊齊表示,因筏子溪沒有限制捕捉,所以再往下游走一點的向上橋墩,不時會有釣客在進行垂釣。缸內不只放著當地的魚類,連溪裡的植物都一比一的還原,真實還原當地生態狀況。

筏子溪內常見的魚種(粗首馬口鱲)。 (攝影/汪蓓玲)

 

筏子溪中下游常見的魚類(史尼氏小鲃)。 (攝影/汪蓓玲)

 

一進門的左側有一面牆展示了許多筏子溪當地常出現的鳥類標本。包括彩鷸、夜鷺、紅面番鴨、白腹秧雞、白鷺鷥、黃頭鷺。其中彩鷸常出現在農田、濕地、湖泊、河川,白天藏匿於草叢中,黃昏出來活動,夜間覓食。筏子溪對面曾經是農田,而且有類似濕地的環境,所以經常看到彩鷸棲息在此。

鳥類標本區展示的彩鷸標本。 (攝影/汪蓓玲)

 

近期剛好有石虎特展在館內展出,顏翊齊表示,過去在筏子溪對面的小樹叢,曾發現過石虎的蹤跡,當時在樹林裡有安裝攝影機,捕捉到石虎的畫面。館內也展出當時拍到的石虎照片以及拍攝用的紅外線攝影機。攝影機外觀漆成迷彩的顏色,可以更好的與環境融為一體,降低石虎的警戒心。旁邊有放映石虎的介紹影片,詳細記錄石虎的生活習性及特徵,以及石虎在台灣面臨到的危機。除了讓民眾對石虎有更多的認識,更喚起大家對石虎保育的重視。

館內展出的石虎照片跟紅外線攝影機。 (攝影/汪蓓玲)

 

頂樓的觀景平台,設有多台望遠鏡,免費使用,民眾可以透過望遠鏡,觀察筏子溪附近的動植物生態。當時也透過望遠鏡看到一隻夜鷺棲息在此。而夜鷺也是筏子溪常出現的鳥類,牠又稱為暗光鳥,或南崁企鵝。當初因為有民眾在湳崁溪發現牠,誤認為是企鵝並向警察局報案,結果發現是烏龍一場,從此便有人幫他取了南崁企鵝這個綽號。

望遠鏡下捕捉到的夜鷺身影。 (攝影/汪蓓玲)

 

在筏子溪中游,有許多外來種的入侵,包含白尾八哥,相較於台灣本土的冠八哥,白尾八哥的侵略性更強,在台灣幾乎沒有天敵。牠們喜歡成群結隊攻擊其他本土鳥類。此次採訪結束後,在門口也看見兩隻白尾八哥的身影。同時也看到筏子溪內有一大群吳郭魚朝對岸游去,雖然館方已經盡量捕捉,但繁殖的數量還是遠遠超過捕捉到的數量。而且攻擊性強,會對溪裡其他魚類的生存造成影響。入侵的外來種還有朱文錦,牠是一種觀賞用魚類。顏翊齊表示,朱文錦可能是由宗教團體放生,甚至還有看到鱉。這幾種原本不屬於筏子溪當地的物種,經由宗教團體放生後,鱉會因為環境適應不良而死亡,朱文錦雖不會直接危害本土物種,但因其食性關係,依舊會壓縮到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這些都意味著筏子溪受到外來種入侵的威脅。

接近黃昏時候的筏子溪。 (攝影/汪蓓玲)

 

筏子溪水文教育館,將許多筏子溪當地物種移到館內,包括牠們生活周遭的植物,也按照原來牠們生存在筏子溪的環境打造,讓民眾能認識筏子溪的當地物種,具有教育意義的同時也不會對牠們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較大型的鳥類或是較難捕捉的生物也用標本的形式展示。還有外來種的展示及介紹,讓大家了解到外來種的入侵已經嚴重壓迫到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間,體醒民眾平常不隨意捕捉當地的原生物種,更不要隨意放生來路不明的外來種。館方雖盡力減少筏子溪外來種的擴散,但仍成效有限,我們只能盡力保護這些原生物種不受到外來種的威脅,希望有朝一日筏子溪能恢復以往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