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古物傳承 結合人文與永續

作者 : 吳旻臻 發佈日期 : 2022-10-12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10-12 公告分類 : 影音新聞,最新文章,永續環境

【記者 吳旻臻、蔡依愛/台中報導】

在台中國立美術館對面、隱藏在有些昏暗的忠信市場中,有一間小小的古物店靜謐的座落著,一進入店內便彷彿走入了時光隧道,處處都是經過歲月雕刻後沉澱下來的骨董雜貨,獨特的陳舊香氣撲面而來,這間店便是忠信民藝。

老闆鄭心珮來自台北,她笑著向我們解釋,會選擇在這個地方開店除了有台北房租過高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認為開店這間事的初衷必須要回到「自己想要做什麼」這個問題上:她開設這間店的目的並非為了賺錢,而是希望能免去外界的打擾、好好的為真誠到來的客人交流分享。

鄭心珮從各個跳蚤市場、或者在旅行途中回收各種各樣人們不要的古物與雜貨,在這間面積不大的店裡,能看見瓶身充滿氣泡的廢棄藥瓶、包裝破舊但仍完整的香水,甚至還有絕版的書籍,每一件古物背後都有著獨特的故事,在鄭心珮向客人們講解一件物品的歷史時,其背後的人情便流傳了出去。

相比現代滿大街快速便捷的塑膠產品,鄭心珮認為這些嶄新的、人為的製品其實是會給一些人造成壓力的,比起刻意維持一種全新的狀態,她認為以前流傳下來經過工匠們精心雕琢的古物更加具有人情味,例如在那個年代裡人們多使用訂製的方法來訂購家具,使用整片的自然的木頭,打造出來的家具經過百年也不會腐壞,但現今賣場中隨處可見使用拼裝木板製造的書櫃、餐桌,不環保也容易損壞,這就造成了許多資源上的浪費。

鄭心珮曾在臉書上分享,遇到有民眾家中的古董燈具年久失修無法亮起,因為水電師傅不願意接小單而打聽到忠信民藝來詢問,她也都會出於對古物的熱愛欣然應下。修繕工作的背後不僅有著惜物愛物的精神,更是為了讓這些知曉古物價值的人們能夠一起把蘊存的歷史文化延續,讓它們能發揮出更多價值。

不管是將經過數百年歷史的古舊物品找回,讓它們的故事有機會在店裡得以被人重新看見;或者是為同樣愛著家中古物的民眾們修復器具,讓它們可以被繼續使用與銘記下去,透過鄭心珮與忠信民藝,環保永續的概念結合了歷史人文文化,背後的意義更是具有一番風情。

瀏覽數: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