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南島嶼族群文化的碰撞 南島盒子

作者 : 張雅媛 發佈日期 : 2023-11-06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11-05 公告分類 : 文化創新,最新文章

【記者 張雅媛/台中報導】

「南島盒子—噶菈淥X瑪雅巴燕創作聯展」,兩位藝術家皆為南島嶼系的原住民女性,分別是泰雅族的瑪雅·巴燕與排灣族的噶菈淥,兩位老師因皆於臺中市原住民文化中心與原住民部落大學開設手作課程而結緣,館方認為兩位皆為「南島嶼系的原住民藝術家」兩位老師的作品分別為皮雕與畫作,於是將兩位老師牽線來辦聯合創作展,期許大眾一同探索南島嶼民族文化之美。

南島盒子—噶菈淥X瑪雅巴燕創作聯展宣傳海報   (攝影/張雅媛)

 

此次展覽位於臺中市原住民文化館,展期:2023年8月17日至11/17日,本次展覽為兩位老師的首次聯合展出,所以館方及兩位老師都非常期待泰雅族與排灣族兩者會碰撞出什麼樣子的火花,展覽名稱靈感取自於日本的「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以不同類型的基術實踐,皆可在磯崎新營造的「白盒子」,首次的聯合展出就如同「白色盒子」一樣充滿了未知數所以名稱取為:「南島盒子」。

後排中間兩位為噶菈淥與瑪雅.巴燕 老師    (圖片授權:瑪雅‧巴燕藝術工作室)

 

瑪雅•巴燕,來自臺中市和平區達觀部落的泰雅族人,從事藝術行業20年,原先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因從小就熱愛創作因參與原住民技藝人才培訓,從中接觸傳統文化及藝術形式,參加了「駐村藝術家」的徵選,遇到了許多同為原住民的藝術家與他們進行切磋,得知他們已將自己的創作發揚至海外南島嶼系國家,瑪雅•巴燕這時覺得原住民文化的發展值得發展至海外不限於台灣本島。

 

瑪雅•巴燕的作品主要元素為「泰雅族長者臉上的紋面圖案」、「祖靈的眼睛」作畫時無筆上構圖,瑪雅•巴燕說,她的筆觸靈感從她閉上眼的那刻就會有各種圖形開始浮現,無論是族人織布上的菱形紋路、泰雅族長者臉上的紋面或、大自然河流與風帶來的流動、甚至是意向性的自創符號,睜開眼睛面對畫布的那刻立即拿起畫筆把所有的靈感揮灑在畫布上,這就是她創作時的信仰及靈感。

瑪雅.巴燕作品:生命樹系列   (攝影/張雅媛)

 

噶菈淥作品:排灣族圖騰手繪皮雕系列   (攝影/張雅媛)

 

瑪雅•巴燕在這次展覽中展出的系列為水精靈及生命樹系列的畫作及串珠編織,作品以祖靈的眼睛及泰雅族紋面圖騰來作畫,其中水精靈系列使用了原住民逐水草而居的元素,以大自然河流的波紋、大膽鮮豔的原民圖騰配色來呈現原民的歷史文化,一波波的浪花又像河流盡頭起伏蜿蜒互相拍打著有如分合聚散的家族徐徐淌流,托出內心幽遠浩蕩的時空意識。

 

而生命樹系列想表達的是生命無止盡的意象,曾經有民眾向瑪雅•巴燕建議:「這麼好看的畫作,應該用畫框裱框起來作展示」,但瑪雅•巴燕認為這系列的畫作傳達的意旨是無邊無際的生命力不該有所受限,就如畫作的樹枝延伸至四面八方沒有盡頭展現生命力的無限。

瑪雅.巴燕作品:生命樹系列   (攝影/張雅媛)

 

噶菈淥老師從小就接受藝術教育也曾學習燒製琉璃,2014年開始投入皮革工藝將皮革與畫作融入在她也因皮革創作中,融入排灣族的圖騰創作現代化的皮雕藝術品及文創商品,於2016年創立「尼克皮皮」工藝手作工作室並投入教學在社區大學及各種原民活動開設皮雕藝品的相關課程,不僅傳承原住民傳統工藝文化,更期許大眾一同探索排灣族文化之美。

 

噶菈淥老師這次展出的作品為皮雕藝術品及皮雕日常小物,透過個人的設計來傳承、轉化排灣族祖先的文化,創作較現代化的藝術小物增加融入現代日常的運用例如:零錢包、卡套、鑰匙圈,使用排灣族文化的精神、圖騰與噶菈淥具個人特色的創作結合。排灣族文化運用於現代各個生活角落,噶菈淥老師的皮雕藝品圖案設計有別於傳統皮雕常見的手法雕刻、刺繡,噶菈淥以顏料上色的方式用畫筆一筆一劃地勾勒出圖案,使用排灣族族服的配色結合渲染來作畫,以現代化的方式來表現排灣族的圖騰文化。

噶菈淥作品:排灣族圖騰皮椅系列  (圖片提供:瑪雅‧巴燕藝術)

 

「南島盒子—噶菈淥X瑪雅巴燕創作聯展」邀請大家一同走入噶菈淥與瑪雅巴燕兩位老師的藝術世界,欣賞富含文化傳承意義及具有溫度的手工藝,用心靈來體會藝術帶給你的感覺,期許這次的「南島盒子」聯展能成為日後大眾認識南島嶼系族群的一個重要的起點。

 

瀏覽數: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