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環境
野外私廚友善環境 傳遞食農理念
2023-08-30
【記者 周宣宏、吳沛宸/台中採訪報導】 在這個追求快速的時代,連飲食也不能例外。然而,野廚阿幃(楊程幃)以保育生態環境為信念,創立了「山心餓意」這個品牌,將有機農法的農產品融入他的烹飪技藝中,透過美食向客人們傳達環境保育的理念。 |
西部離岸風電開發 瀕危物種白海豚的美麗與哀愁
2023-08-16
【記者 張家容/彰化採訪報導】
台灣西部海岸有蓬勃的人為活動以及離岸風電快速開發,根據林務局資料「中華白海豚族群生態與河口棲地監測」指出,2018年全年只目擊到共51隻白海豚,從2007年99隻到現在,短短幾年失去39隻,離岸...
|
專家級綠手指 植物醫師大顯身手
2023-08-02
【記者 周宣宏、吳沛宸/台中採訪報導】 在人們生病了可以找醫生,動物生病了可以找獸醫,那麼植物生病了該怎麼辦呢?這就是植物醫師發揮作用的時候了。植物醫師是專門幫助植物治療的專業人士,不同於樹醫師。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植物醫師這個職業可能... |
循田水小旅行 體驗一場綠色之旅
2023-07-26
【記者 張家容/彰化縣報導】
彰化在地團體「我愛溪州X與泥共好」於5月27日舉辦的循田水小旅行在彰化縣溪州鄉純園舉行,結合泥染、林下野餐、牽水牛、牛糞薰香製作等活動,讓大人小孩都能夠親自動手體驗,與這塊土地更貼近。
|
食安問題多隱憂 不容忽視的食農教育
2023-06-28
【記者 周宣宏、吳沛宸/台中採訪報導】 食安風波不斷凸顯了食農教育的重要。食農教育強調通過實踐參與學習,讓民眾了解從農作到餐桌的過程,並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為了能夠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接觸食農教育,台灣兒童食育協會與專業的講師合作舉辦... |
華美社區剩食廚房 當剩食與社區相遇
2023-06-15
【記者 張家容/台中市報導】
根據環保署111年的最新統計,台灣一年的廚餘量已達到487萬多公噸,食物的浪費顯然成了一個難解的普遍現象。在台中市的國立美術館旁的五權西六街,有這樣一家特別的廚房...
|
綠色殯葬意識崛起 積極打造友善環境
2023-06-08
【記者 周宣宏、吳沛宸/台中桃園採訪報導】 近年來,全球對於環境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綠色生態意識也開始深入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傳統的土葬方式所產生的環境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樹葬這一種新... |
嘉義縣官民學合作 培訓綠鬣蜥移除專業人員
2023-04-13
【記者 張家容/嘉義縣報導】
綠鬣蜥為中南美洲的物種,於2000年後開放合法進口,外型特殊因此在寵物市場上風靡一時,導致後來供過於求、飼主不當棄養及不肖業者的野放等情形,造成綠鬣蜥在野外建立族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20年正式公...
|
台中安心美食之都 食安GIS把關維護
2023-02-15
【記者 周宣宏、邱馨儀/台中採訪報導】 近年來,國民對於飲食的要求有了顯著的提升,除了要求要色香味俱全也希望能夠吃得健康、吃的乾淨,但是卻不知道究竟哪些店家符合衛生標準。而自2017年開始策劃至今,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於2018年推出... |
盆栽比你想像的更有趣
2023-01-18
【記者 邱頡妮/屏東報導】
經營園藝也從事教學的楊永昌老師曾當過船廠木工雕刻師、車場電機技術師、民俗陶藝及石木材噴砂師父等等,老師本身是一個非常好學的人,原本只是想把盆栽當成興趣,沒想到踏進盆栽的世界後發現有許多值得學習的事物,一學習...
|
彰化火化場建設 環保與便民的交戰
2023-01-11
【記者 周宣宏、邱馨儀/台中彰化採訪報導】 彰化縣是全台灣唯一一個未設有火化場的縣市,民眾若要處理後事,便只能將遺體移往其他縣市焚燒,除了造成民眾的不便,也有其他火化場不接受焚燒造成家屬恐慌的疑慮。近日,彰化縣政府經過約30年與民間的... |
與野生動物共存 從理解做起
2023-01-04
【記者 張宇耀/台中採訪報導】
野生動物是指各種生活在自然狀態下,沒有受到人工選擇影響的未被馴化過的動物,一般會具有以下特徵,在野外獨立生存,不依靠外部因素存活、具有族群及排他性,在外會有用排泄物標示領土宣示主權等行為。依據各國和各個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