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教育 由親手體驗
【記者 鄭得崴、黃凱軒 / 台中報道】
自然生態與人類生活一直以來都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可是,現今網路科技發達,小孩子都選擇沉浸在瞬息萬變的網絡世界中,漸漸忽略正正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環境,因此小孩對生態的關懷從小培養起。言而,生態教育早在2000年化初就已經有的概念,但並非所有課程都真正為小孩子呈現出大自然的樣貌。因此鄒議慷開設自然生態教室,透過生態體驗,希望從小培養起小孩對自然生態的關懷。
鄒議慷在2011年成立Eye自然生態探險家,在此之前鄒議慷是以設計好的室內教案,但坦言室內教案無法呈現出大自然它本身的真實樣貌,鄒議慷也表示:「學校其實現階段來講幫助上其實說真的不大,因為學校畢竟他們還會有一些升學或成績的壓力,然後還有所謂課綱上的一些進度壓力,所以他們能給予孩子課本額外的東西有限,當然要看學校的類型啦。」由於有些家長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真的有興趣,一直很努力在找這些可以額外補充的機會,所以才決定採取辦一些真的可以帶小朋友走到大自然環境當中的課程。
在提到活動成效時,鄒議慷也坦言覺得以前體驗活動對小孩效果比較好,但這幾年相關活動變得比較多,一些活動他在設計上變得比較偏向於商業行為,活動主軸可能只放在認識動物,實際上對於生態保育的觀念幫助並沒有到很大。因此才構想能不能延伸出一些引導型的課程,在認識完這此動物之後然後去進階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該怎麼去保護這一些他們覺得很特別的動物。而在課程的深淺度上也會跟據小孩子對生態上的知識、經驗和熱情去安排淺、中、深的課程。
鄒議慷在體驗活動中不會把行程直接排給學生,可能直接告訴大家第一天怎麼走然後告訴你們說可能去那個縣市,可是後面的行程參加活動的學生討論要去那,想觀察什麼東西,啟發學生更加踏實參與學習和 思考個中的意義。鄒議慷同時也希望可以在活動中導入科學基礎的研究能力,因單純擁有的很多生態知識在學生的求學或學習知識上幫助有限,若能把科學精神加進活動,對學生的未來幫助會更大,所以才會以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去思考。
鄒議慷認為現在小孩子生活的世界被大人們包裝得太漂亮了,小孩子他一直活在一個大人全部設計好的美好世界可是那個跟真實世界真的落差太大。因此希望透過生態教育,除了向學生傳達正確的生態保育知識外,也希望引領學生反思和放眼關注周遭事物。在現今社會上小孩子走上被安排好的固定道路,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們的個人歷練和反思能力都十分值得大眾反思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