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幕後的日字(五):綜藝腳本大解密(下)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為Unsplash
【作者/楊聖緯】
一、前言
上一篇聊綜藝節目腳本撰寫大解密,因為欲罷不能導致字數太多,以致分成上下篇來談。先幫各位做上一篇回顧,綜藝節目腳本無論內容形式差異再大,但是腳本撰寫框架大同小異,一定從開場下筆,最後收筆於結尾,而裡面的內容,就會針對節目屬性而有小小變化,就像「降龍十八掌」,你不能每次都從第一掌按順序打到最後一掌,必須見招拆招,以適合當下的情況打出適合的拳法招式,而這篇,將會將上篇尚未說完的招式,詳細拆解。
圖片來源:楊聖緯
二、本集目的
節目在介紹完來賓之後,就是要進行「本集目的」環節,這部分將是節目中佔據最大篇幅的段落,如果這招打太輕,觀眾會覺得整集都很空虛沒重點很無聊,不過反之打太重,會讓觀眾有壓迫感,反而麻木而無感,重點要懂得埋梗、拋梗、接梗,說簡單一點,就是懂得掌握節目節奏,不用每一句都很有梗,套一句行話,就是「三句一哇點,五句一爆點」。畢竟你必須讓觀眾聽懂、吸收、體會、做出反應。觀眾才會覺得把時間投注在你的節目上是正確的選擇,願意按下追蹤、訂閱,開啟小鈴鐺,甚至願意有事沒事就多看幾次,誇張點還推坑給身邊好朋友。而針對節目的重點「本集目的」有哪些招式可以套用呢?個人在思考腳本的時候,為了賦予節目更高目的,會為自己設定一些條件,讓節目更有生命力。
三、真人不露相
第二個套路是「真人不露相」。「真人不露相」只是種統稱,通常會以各行各業的高手來選秀或踢館成為節目的核心重點,例如「最會唱歌的護士」,你有想像過「最會料理的車廠黑手」,誰說每天都把雙手弄得髒兮兮就無法洗手作羹湯,弄出一桌滿漢全席呢?「最會說笑話的殯葬業禮儀師』,誰說工作環境非常沉重的禮儀師,私下卻是一開口就能笑倒眾人的笑話高手呢?只要是可以跳脫大眾對於職業的想像,就越能讓觀眾買單,所以你容易發現這一類型的節目永遠都有製作人樂此不疲、屢試不爽的一做再做。
四、挑戰極限
再來另一種節目操作內容為「挑戰極限」,類似藝人本來就有某方面眾所皆知的技能,但是卻太經常表演,久而久之觀眾覺得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了無新意,那麽藝人或節目團隊就會希望該位藝人能透過節目進行挑戰,除了讓觀眾耳目一新之外,也會覺得藝人願意突破自己越來越卓越值得支持;或者是節目本身是以某項技能為節目核心,並且廣發英雄帖來挑戰,例如:飆高音挑戰、大胃王挑戰、拉長音挑戰、運動類型比賽(跳水挑戰、體能競技挑戰、膽量挑戰等),大部分的挑戰會以可以量化的內容為主進行節目設計,或是藝人本身特別害怕什麼內容,但是卻願意透過節目來進行自我挑戰,只要是對挑戰者來說是一種平時避之唯恐不及的任務,藝人越驚恐,觀眾越想看。這類型的手法,甚至還有些節目變成常態的單元,不斷邀請藝人參與錄製,就能知道這樣的手法絕對有看點。不過提醒這類型較不適合出現在常規帶狀節目,較適合以塊狀或特別企劃,因為這類型內容需要花多點的時間準備,相對製作成本也會增加,平時帶狀節目是不至於會冒這麼大的險,原因是因為可以參與的藝人沒這麼多,再者就是藝人挑戰練習的畫面素材很多,會變相增加後製人員工作量。最後就是帶狀節目錄製時間都比較短,因為會有播出存檔的壓力,因此類似這樣挑戰的節目,若是沒有太多醞釀的話,比較難讓觀眾產生共鳴。
四、素人選秀
還有種節目操作內容是「素人選秀」,這對大家而言最不陌生,因為翻開綜藝節目史,只要是競爭類型節目,觀眾就會想看,無論是歌唱比賽、舞蹈比賽、模仿比賽、相聲比賽、中文造詣比賽,現在連辯論、料理、造型設計也都可以成為節目的比賽項目,只要觀眾想看,任何類型比賽都可以拿來做節目。選秀節目這麼多的原因有兩個,第一:為了滿足平凡人的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在人生道路上不一定都能成功追求夢想,或沒機會或沒足夠的勇氣追求夢想,因此踏上選秀舞台的素人就會變成觀眾投射的對象,看著一次次接受挑戰的素人為了夢想踏上舞台,會覺得台上的挑戰者就是自己,而不斷為他加油。第二個原因是:造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崇拜的偶像,而選秀出來的明星在競賽過程中已經慢慢累積忠實粉絲,等到藝人出道的時候,本身已經具備基本盤的粉絲量,無論是唱片、戲劇、演出都不怕沒票房。通常節目內容會從素人選秀,演變成藝人展演,再變成巨星為主,最後發不到巨星之後,又開始製作素人選秀,以此類推不斷的巡迴。其實素人選秀會歷久彌新的原因是因為市場需求,你會發現台灣選秀節目的出現有週期性,大約五年為循環,你可能會跟我說為什麼《中國好聲音》卻是一播就播十年,跟我說的五年循環有落差?那是因為大陸的市場太龐大,才能支持大量選秀節目,但相對你會發現早期台灣藝人很容易到大陸演出,而最近大陸本身選秀節目產生了許多在地明星後,近期可以去大陸撈金的藝人也逐漸減少了。你如果有長期關注陸綜的話,也不難發現陸綜選秀節目逐漸式微,除了觀眾產生疲態,也因為一些歪風例如引導或鼓勵粉絲以購物、加入會員等手段花錢投票的粉絲經濟、加上一些陰陽合約、飯圈文化等問題,從單純的素人圓夢節目變成粉絲口袋深度的較量節目,的確造成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產生壓力,讓陸方官媒開始正視這些問題,近期陸方官媒要求「不得播出偶像養成節目」就是主要原因之一,不過陸綜選秀或偶像養成節目與台灣做法不太一樣,相對來說台灣選秀綜藝環境單純很多。
圖片來源:楊聖緯
五、作品宣傳
再來分享一個常使用的內容設定,叫「作品宣傳」法。先聊聊什麼是「宣傳」?「宣傳」在演藝圈是動詞也是名詞,動詞是透過媒介,公開宣揚使眾人知曉。名詞則是種存在於演藝圈的職業。在影視娛樂圈,無論你是新人或巨星、歌手或演員,如果不想被觀眾遺忘,或想獲得更多商演或節目通告機會,就必須不斷推出作品,因此無論出書或寫真集、發行唱片、戲劇或電影等影像作品,是藝人每年都要交的功課,有作品之後,接著要經歷漫長宣傳期,這時候你收入會非常低,因為每個通告費只拿最基本1,350元,不過這些都是為了讓大眾認識你的作品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你已經是知名藝人,宣傳期會排滿記者專訪、廣播訪問、各種類型節目宣傳、平面雜誌專訪、網路或影音數位平台介紹,鋪天蓋地的宣傳,巴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你完成一個曠世巨作,讓各大校園或廠商快點敲你通告,讓你有滿滿商演、校園演出、春酒尾牙或是個人專場,唱完一輪可以荷包賺滿滿。不過以上說的前提,必須你是有名氣的藝人,當然理所當然有這些機會;但如果你只是個剛出道的新人,那以上說的通告或演出機會,相對來說就沒這麼容易了,不過有些新人上輩子燒好香,幸運加入公司有比較大牌的明星前輩,就能帶著晚輩一起上節目宣傳,例如:張惠妹出道剛發首張唱片的時候,都是張雨生帶著張惠妹一起上節目提高曝光度,這就是一個成功案例。不過並不是每位新人都有一位前輩願意照顧晚輩,這時候就必須依賴有人脈有資源的「宣傳」。「宣傳」是一種為了滿足歌手宣傳唱片時必須鋪天蓋地上各種類型節目宣傳的職業,宣傳這個職業,一種是唱片公司編制內員工,另一種是成為資深宣傳並掌握大部分資源與人脈後,自己出來接案的「老屁股」,合作一檔的費用從五萬到十萬不等,如果讀者有需求,我也可以幫你引薦。
回到這個主題概念,因為通常藝人發行新專輯的時間點都差不多,首要是避開巨星發唱片的時間、學生大考的時間,有時會選在暑假前後發片,原因是學生考試沒有時間追星。如果選在學生暑假時發片,因為年底活動多,開學後高中大學校園展演、各城市聖誕節活動演出、跨年晚會、各大廠商春酒尾牙,這麼多演出機會,歌手必須提早佈局讓大家知道你發唱片,必須至少抓三個月宣傳期,所以新人們宣傳期就容易撞在一起,如果是單獨新人發唱片又沒有前輩帶,節目組單純發新人上節目宣傳,節目組一定會有收視壓力,除非你個人獨家業配置入,不然是不可能一整集都在幫你宣傳,因此節目製作團隊為了讓新人有曝光的機會也為了節省製作費的前提下,又不能讓電視台高層覺得製作團隊為了省預算而只發不知名的新人,所以就產生了以「向經典致敬之名、行宣傳打歌之實」的節目設計,顧名思義就是先邀請一位比較知名度的歌手當作節目基底,先穩固基本收視盤,再以找一群以他為榜樣,踏進演藝圈就是以該為知名藝人為方向的年輕人,不約而同地相聚在節目裡,並且以挑戰、改編、二創、模仿知名歌手的歌曲,並且由知名歌手擔任評審,其實說穿了,就是透過該位藝人抬轎,有更多機會被觀眾看見。
六、結論
我做節目十幾年的經驗與當電視節目觀察員二十幾年觀察,節目內容包裝方法有如開場時說的「降龍十八掌」,每一招都是大絕招,但如果你只記得步驟不知道靈活運用,也是可能招招都失效,除了根據主持人的特性之外,更要順應潮流,不能總是從第一招打到最後一招,一定要見招拆招、融會貫通,而除了上述說的這些操作手法之外,還有「商業置入法」、「流行議題法」、「不可思議法」、「百年話題法」、「職業體驗法」等,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期待未來有更多串接內容的手法被設計,因為節目內容越多元,觀眾可以選擇的類型越多,讓消失的觀眾逐漸回歸,慢慢對台灣綜藝找回信心,也會讓台灣綜藝影視產業重新蓬勃起來,這才是我最期待最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