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探索社區營造的起點

作者 : 曾毓柔 發佈日期 : 2024-01-29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01-29 公告分類 : 社區營造,影音新聞,最新文章

【記者 曾毓柔、張寗/台中報導】

盧思岳老師是臺灣資深的社區營造工作者,在民國104年到110年擔任台中市社區營造推動辦公室的計畫主持人,協助台中市各個區公所從事社區營造的相關工作。

 

歷經地震重創的轉折

盧思岳在1980年代時辭去教師的工作,因為做過記者以及立法院辦公室等工作而開始接觸到社區營造方面的工作。除了工作之外,他也投入了許多像是無殼蝸牛等社會運動中,甚至因為參與社會運動而遭到逮捕。不過真正讓盧思岳走進社造工作的最大契機是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當時盧思岳以無殼蝸牛聯盟執委的身分帶領支青年志工隊走上第一線,協助災區重建。921地震讓臺灣社區營造迎來全面性的轉折,無論是社區總體重建、社會福利的照顧以及產業的恢復都獲得極大的改變。

 

盧思岳表示,社區營造是由自己身邊認識的人開始發展,所以注定要以溫和且細水長流的方式進行。雖然不像社會運動那樣激烈,但可以藉由一點一點的累積,帶領身邊的人慢慢從社區公民變成社會公民,讓臺灣逐漸邁向公民社會。

 

后里尚青的誕生

這是盧思岳的工作之一,主要是協助輔導台中市區公所在社區營造的相關工作。在台中市二十九個區公所裡面,后里區公所是第一批建立區公所社區營造中心,也是的一個在民國108年率先提出青年社造計畫的區公所。盧思岳老師也為此提供了許多幫助協助后里區公所推出「后里尚青」這項計畫,執行到現在已歷經五屆,未來也會持續進行中。

 

結合科技 培養新生代力量

除了輔導后里區公所之外,盧思岳也為了「后里尚青」計畫中的提案青年們設計專屬的培力課程。擺脫以往的實體課程,改用線上上課的模式,不僅縮短了上課占用的時間,更讓遠在外地求學或上班的在地青年不受到異地的引響也能一起參加,讓社區營造變得更加日常化、現代化。

 

最後盧思岳鼓勵依然在社區營造活動中努力的人們,社區營造是一場永遠不會結束的接力賽,永遠都在路上,一棒接一棒,不分男女老幼,建構屬於自己的家園。

瀏覽數: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