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傳承 延續漆藝之美
【記者 孫曉瑜、吳翊翎/台中報導】
臺灣漆藝在日治時期,山中公來臺開辦製造所和學校開始,在臺灣扎根,台中漆藝三大家族中的陳火慶也拜他為師,致力保存和推廣漆藝。陳玉嘉老師為陳家第三代傳承人,從小耳濡目染對漆藝相對熟悉,因為父親和爺爺都投入相當多的心力在推廣漆藝、研磨技術,加上父親隨著年紀漸長,仍有許多課要上,讓原本沒有踏入漆藝這一行的陳玉嘉於民國100年毅然決定踏入漆藝之路,精進並推廣。陳玉嘉也表示,漆藝是一項相當繁雜的工藝,他跟著父親做了十幾年,才終於有一些頭緒。
陳玉嘉會在工作室做教學,圖為老師正在製作漆畫,作工相當精細,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力和耐心。(攝影/吳翊翎)
漆藝的原料在臺灣不好取得,因為臺灣並沒有漆樹,當初有試著栽種過,然而在921大地震時,造成了走山,所以原料會透過中國或日本取得,相對的漆就會比較昂貴。而不管是漆畫或是漆器,都會用到很多裝飾品:例如貝殼、金箔,這些裝飾品也都不容易取得,價錢就會較高;陳玉嘉說漆器最重要的就是要等它乾,這樣才可以進行後續的動作,故天氣尤為重要;漆需要在潮濕的環境下,乾得比較快,而下雨天就是最適合做漆的日子,因為漆這個塗料需要水分讓他產生化學變化,讓漆乾的是水蒸氣,並不是溫度,所以在潮濕的環境等漆藝乾,製作時間就會大幅減少。
陳玉嘉說每一件漆的作品都耗費很多時間和心力。圖為漆畫《秋菊夜草》。(圖片提供:陳玉嘉)
而陳玉嘉不只在工作室努力推廣,也與父親一起在五權社區大學做教學,陳玉嘉教課的同時,也發現最近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到漆器,學員對漆器很有興趣:像是碗盤或是餐具,因為跟漆畫相比,這些東西較為實用,越來越多學生提出想學習製作漆器;漆藝是相當繁雜和費時的工藝,所以都需要有耐心和專注力,陳玉嘉說社大的學員都相當認真,當步驟較複雜的時候,會有班長負責記錄步驟,學員回家後也會看影片複習,只要去上課的學員都相當認真,甚至會從基礎班跟到進階班,看到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漆藝,陳玉嘉甚感欣慰,往後也會繼續努力讓更多人看見漆藝,把手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