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一甲子:彰化南方書店的故事
【跨越一甲子:彰化南方書店的故事】
記者蔡亞竺/彰化縣報導
在彰化火車站下車後走出門口,走路不到三分鐘的距離就能看到一間小而巧的書店,這裡是彰化縣營業最久的獨立書店——南方書店,南方書店歷經三代的傳承,在今年(2024),剛好迎來南方書店的第70週年,現在由第三代接手者,陳筑閔、陳峻昕姐弟倆繼續經營。
姐姐陳筑閔擔任寵物配方師,而弟弟陳峻昕大學主修日文,出社會後在加工區就業同時也斜槓漫畫家,姐弟倆其實也曾經考慮把書店租給其他人經營,但想到家中長輩活動空間會被縮減,所以決定接手七十年的傳承。姐姐多數時間是在台北工作,主要負責南方書店的線上經營,沒有線上商城,但有社群每天一篇的書籍分享,目的也不是為了推銷,而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文字的美好之處,弟弟則是希望擁有更多時間可以畫畫,於是回到彰化,主要負責書店的實體運營。
▲從火車站步行不到三分鐘就能看到南方書店(圖:南方書店提供)
歲月留痕:南方書店的歷史
經營七十年,書店的經營也換了三代,而「南方書店」這個名字也一路傳承至今。
向陳峻昕提問「南方書店」的由來,陳峻昕猜測是自己的爺爺陳川陣先生在他小舅許嘉種的協助下開設了這間書店,而許嘉種先生當時是擔任東方出版社總編輯,爺爺因尊敬許嘉種先生,剛好南方書店的地理位置也在彰化縣的較南邊,便以出版社名字的相對方位命名為「南方」。
南方書店在書籍的功能性尚未被取代時,以賣通書、工具書為主,例如:農民曆。剛開始書店(民國五十年代時)的生意非常好,於是陳川陣先生有了創辦雜誌的念頭,內容多元的綜合雜誌《銀星》也因此出版。但可惜的是因為雜誌的定位與當時的農業社會風氣不符,出版兩期便停止了。
▲這兩本老舊的雜誌成為了珍貴的文化軌跡。(圖:蔡亞竺)
經營七十年的南方書店在2011年也曾遷過一次店,遷店後坐落於彰化女中與火車站的交通要道上,加上金石堂及諾貝爾兩大連鎖書店,客人自然銳減不少,也較少人會注意到火車站旁的騎樓下原來藏著一間小書局。
陳峻昕也分享一次有趣的經歷,在2020年momo購物以及各大平台的削價競爭下,許多獨立書店自動發起「休店運動」用以抗議大平台不公平的削價競爭,經營多年的南方書店也響應這次抗議,馬上在社群上公告將會一起休店一天,卻不知道哪家媒體將南方書店報導成即將歇業,導致許多人認為南方書店已經關閉,由姐姐經營的社群網站也充滿詢問與關心。
「還有遇過老客人,偶然經過南方書店後走進來詢問我,你的店名字是叫南方書店?是之前那個南方書店嗎?」陳峻昕無奈地分享道,經過一番解釋後熟客才放下戒心,原來是熟客因為遷店以及搞烏龍的報導,以為南方書店已經關閉許久,經過卻發現這裡突然跑出第二間南方書店。
書店新風貌: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現在能看到的裝潢都是經過一代代的傳承,才慢慢演變成現在的模樣。南方書店最初是典型的傳統書店模樣,一排排高大的木製書架,四處塞滿了書本,帶著濃厚的懷舊氣息。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書店的形態也在轉變。從誠品到金石堂,現代大型書店都以開放式空間以及多元服務為主流,成為新世代讀者的偏好。南方書店也隨著現今書店環境的改變,重新規劃空間,將一樓一排一排的書架拆掉,改變為開放式空間供讀者閱讀書籍使用,也有空間販賣自己設計的文創小物以及礦物,同時也會開放地下室的空間租借服務,有些團體會在那裡開研討會、辦講座等,更多時候是給同好們一個分享、交流的空間,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來,重新找回閱讀的美好。
▲店內也可看到弟弟陳峻昕親自設計的印章供客人集章。(圖:蔡亞竺)
在店內裝潢改變的同時,近年來不管是什麼產品,以市集模式做銷售的模式明顯增加許多,南方書店的經營模式也跟著做改變,姐弟倆會尋找適合的市集活動報名參加擺攤。
詢問弟弟陳峻昕是如何挑選帶去市集的書本和文創周邊,弟弟也笑著說他也是多去幾遍之後才慢慢比較懂得挑選商品,他打趣地分享道:「上次去南投參加南投崇文節,才發現南投人跟彰化人喜歡的風格截然不同」。他覺得彰化人喜歡的文創小物和有興趣的書都會是比較簡約、可愛的封面,而南投人喜歡的大多為商品或者是封面較華麗的設計。
▲弟弟陳峻昕去南投崇文節市集擺攤。(圖:南方書店提供)
傳承與連結:南方書店的文化合作
在南方書店內,可看到擺放著充滿年代感的歷史書籍,這些書籍也讓人想起一位與彰化息息相關的文化人物——新文學之父賴和。賴和出生於彰化,作品以白話文為主,致力於文學創作的同時,也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推動文化啟蒙與新思想的傳播。此外,身為醫師的他,更為貧苦民眾提供醫療服務。
南方書店與賴和文教基金會的合作關係由來已久,在許多基金會舉辦的活動中,南方書店常以協辦單位的角色參與其中。談起雙方的第一次合作,南方書店第二代經營者陳潤星也熱情的提到一段難忘的經歷。
那次合作是源自賴和基金會董事長李昭容小姐的主動邀請。那時候李昭容希望借助南方書店的力量,為當時彰化的獨立書店紅絲線書店進行宣傳,便詢問南方書店能否提供地下室空間。但當時的南方書店尚未重新裝潢,地下室也未開放,裡頭堆滿了數不清的藏書,陳潤星本想拒絕。
但李昭容並未放棄,她提出親自帶著工作人員前來整理地下室的請求。隨後,她就帶著六、七位工作人員一起投入整理,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將地下室整理完畢。為了感謝他們的辛勞,陳潤星特別包下了一間電影院,邀請他們一同觀賞電影,讓這次合作充滿了溫馨的回憶。
自此之後,南方書店與賴和基金會的合作更加密切,無論是講座、展覽,還是各類文化活動,都能看到南方書店擔任協辦單位的身影,基金會舉辦的展覽也經常在南方書店展出。南方書店的空間,也成為了彰化在地文化傳播的重要場域,讓書店轉型成在地文化的補給站。
▲南方書店裡關於賴和的蹤跡之一。(圖:蔡亞竺)
書店珍藏的一角:老闆私心推薦
當被問到最想推薦的一本書時,陳峻昕毫不猶豫地說出了《彰化1906》。這本書由日本學者、台灣女婿青井哲人所著,記錄了彰化市在日治時期「市區改正計畫」後的城市變遷。這個計畫相當於今日的都市更新,當時拆除了城門和拓寬道路,使彰化這座小城的樣貌煥然一新,而這些規劃的影響,其實一直延續到現今。
陳峻昕特別推薦《彰化1906》,除了因為內容深具歷史價值,還因為這本書與南方書店有著深厚的緣分。從2013、2014年開始,就有讀者不斷前來詢問並購買這本書,然而在2016、2017年書籍正式絕版後,還是陸陸續續有讀者希望南方書店能再找出存貨或協助調貨。
姐姐陳筑閔某次與朋友的玩笑話——「不如我們來再版吧!」——意外成為現實的開端。姐弟倆經過討論和費用計算,發現這個看似艱鉅的計畫其實並非不可行,便立刻著手推動。聯繫出版社後,出版社提出,至少要訂購300本才能進行再版。面對庫存的壓力,姐弟倆依然勇敢嘗試,並同步開啟預購及宣傳。
這段過程中,許多學者、店家和地方文化團體的支持成為再版的強大後盾,最終,《彰化1906》不僅順利再版,銷售數量更突破500本,超出了當初的預期。這本書不僅填補了彰化文史工作者與田野調查者對資料的渴求,也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彰化這座城市的歷史脈絡。對南方書店來說,再版《彰化1906》是一段難能可貴的經歷,更是書店歷史中值得被記錄下來的重要里程碑。
▲陳峻昕與愛書《彰化1906》的合照。(圖:蔡亞竺)
南方書店走過七十個年頭,不僅是彰化縣最具代表性的獨立書店,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地點。在時代變遷中,書店也不斷適應與轉型,將傳統與現代閱讀習慣巧妙結合,吸引新一代讀者走進這個空間。同時姐弟倆的堅持,也讓這家書店不僅止於販售書籍,更成為一個充滿人情味、文化交流的場所。南方書店也會繼續為當地文化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