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社子島 共創地方價值
走進社子島 共創地方價值 島語家常團隊,是一群由不同大專院校的學生所組成的地方創生團隊。 原先成立的原因,是因為在高二時,想參加一個關於地方創生與社區再造 的計畫比賽,因對專題的熱愛而聚集在一起,組成了「延平北路789小分 隊」,展開他們的故事。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在一次次的回訪與田野體驗 中,他們與當地居民之間的距離悄悄拉近。他們開始記得那些居民爽朗的 笑聲、聽懂那些社子島土地的故事,也發現,自己的心似乎被這片土地牽 引著,越走越深。 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很順利,團隊感受到他們與在地居民之間,其實還有一 段距離。在與居民們溝通互動時,容易帶給他們距離感,導致話題無法深 入,語言不是溝通的全部,語氣與心意,才是開門的鑰匙。用較為親近的氣 去傳達,不再像是在「執行計劃」,而像是在「邀請參與」,打破距離感,讓他 們比較願意敞開心房,說出自己和社區的故事。在聊天時,不帶著平板電 腦冷冰冰地記錄,不急著收集資訊,而是帶著笑容、時間與耐心。因為關係 的建立,從來不是靠「訪談」,而是靠一次次的互動。 一來一往之間,信任慢慢生根。 穿梭在社子島的菜園與村落的日子,島語家常發現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 落,藏著居民生活的日常軌跡,在菜園旁、在社區活動中心的屋簷下,擺放 著電鍋、瓦斯爐、炒鍋與湯勺——那些不是裝飾,而是真實使用的痕跡。他 們好奇地問,也靜靜觀察,才知道,原來居民們經常聚在這裡共餐。那是一 種生活的儀式,也是一張無形的社會安全網,讓彼此的關係緊緊相連。於 是他們萌生了念頭——我們能不能,也辦一場共餐? 這不只是吃一頓飯,而是透過一道菜、一張桌,慢慢拉近彼此的距離。他 們稱這個計畫為《島民餐桌》,他們走進了農田、拜訪了熟悉的菜園,路邊 賣著新鮮蔬菜的阿姨,一起洗菜、切菜、煮飯,再擺上一張圓桌,邀請居民 們一同入座。飯香繚繞間,話題也慢慢展開,讓這群青春熱血的血液,慢慢 注入了社子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