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竹仔坑生態園區 推廣生態環境教育

作者 : 汪蓓玲 發佈日期 : 2023-10-30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10-31 公告分類 : 最新文章,永續環境

【記者 汪蓓玲/台中報導】

位於台中市大里區的竹仔坑生態園區,自成立台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後以來,保留大里草湖溪灘地原始生態樣貌,並致力於發展生態多樣化,種植多樣植物及樹種,吸引許多昆蟲及鳥類前來棲息,為這片土地增添更多生態樣貌。

圖1

竹仔坑生態園區入口。 (圖片來源:台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

 

自己的土地自己守護

原本草湖溪畔旁這片高灘地,一度淪為垃圾掩埋場,雜草叢生。蔡鴻仁理事長說道:「我們都是台中人,剛開始都在南投做 (南投縣環保志工協會),為什麼在台中不能自己做?」遂於民國100年正式成立台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於民國100年九月開始動工,起初因為經費不足,於民國101年經費挹注後,開始整地,由志工們整理規劃,開始營造閒置空地,並和第三河川局申請認養。

 

過程中曾邀請王鴻濬 (現職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入場指導,王鴻濬問所有志工:「你們設定如何營造這片土地?」志工們回答希望以通過環境教育為目標,王鴻濬隨即表示把目前這些植物都夷平。他表示:「因為環境教育不能想種什麼就種什麼,原本種植的植物幾乎都是外來種。現在這裡就只是個公園,公園不需要你們志工來做,給政府管就可以了,如果是以教育目的應該要廣植原生種。」

 

自此以後確立園區發展的方向。當時志工們對於環境議題這方面完全不懂,後來協會邀請八位教授來教導志工們有關環保的知識。經過志工們多年的努力,這片土地也從原本普通的公園,變成現在有著豐富生態的竹仔坑環保生態園區。

 

協會平常除巡守各河川,有無偷排廢水,偷排廢氣物的情況及維護整片園區的清潔外。更積極向民眾推廣環境議題的觀念。協會有五位環境教育講師,除了向來參訪的團體開設課程,也時常到各學校演講,傳遞環境教育的知識。像是樹種有固碳能力,所以要鼓勵大家多種樹,只是對於種植的樹種仍然有限制,應該配合社區原有的在地樹種來植樹才能維持原來的生態環境。蔡鴻仁也提到:「環境教育很簡單,從本身自我做起,在生活作息方面,只要你願意為環境做點改善,就會對環境衝擊比較小。」

 

附近河川多年前時常有工廠接管偷排廢水的情況發生,由於環保法規規定,廢水只有現行犯可開罰。志工們只能蹲點捕捉大概的時間,通知環保局稽查隊觀察到廢水平均偷排的時間,當場會同稽查。蔡鴻仁說:「我們不像別人檢舉因為人生安全不敢會同,我們的志工一個比一個勇,直接帶著稽查隊進去,只要有吃案的情況,立刻向地檢署檢舉。所以那個還是要配合公家機關。」因志工們積極地維護,同時配合相關單位,公權力的介入,偷排廢水情況得以改善。距離最後一次偷排廢水,已是十年前,成效顯著可見。

 

走進園區內,離入口處不遠的綠色隧道,是志工們共同合作完成的。在樹的後面拉線,讓樹枝的方向都往同一邊彎,才形成現在看到的綠色隧道。園區內富含多元生態:蝴蝶、獨角仙、啄木鳥、矮樹叢的鳥類等;更有許多樹種、花卉;有些品種平常極為少見:光臘樹、過山香、可可樹、咖啡樹、神秘果樹、波羅蜜樹、鳳凰木、紅雀珊瑚。光臘樹上有時還可以發現獨角仙的身影,樹皮上也有不少被獨角仙啃食過的痕跡。

 

圖2

志工共同完成的綠色隧道。(攝影/汪蓓玲)

 

圖3

光蠟樹上獨角仙啃食過的痕跡。 (攝影/汪蓓玲)

 

圖4

園區內種植的波羅蜜樹果實。(攝影/汪蓓玲)

 

蔡理事長還介紹到神秘果可以改變味覺,吃了果實之後,再吃酸的東西,會變成甜的。園區內還有有毒樹種:例如七日暈。這些有毒樹種平常都用圍籬隔開,避免民眾進入誤觸造成危險。

 

走訪竹仔坑生態園區,可以發現尚有空地為保留原始自然生態未開發。即便如此,園區內豐富的生態樣貌,昆蟲鳥類仍舊爭相棲息於此。這裡已然成為環境教育不可或缺的場所,能達到今天的成果全都源於協會志工們不懈的努力,未來也期待這塊土地能讓我們看見更多生態永續的可能性。

瀏覽數: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