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傷鳥的長照中心

作者 : 汪蓓玲 發佈日期 : 2024-01-01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12-28 公告分類 : 最新文章,永續環境

【記者 汪蓓玲/台北報導】

位於士林區的芝山文化綠園,位於芝山岩北側,是台北地區現存「芝山岩文化」的所在地,保留許多歷史遺跡,為我國第一座文化生態公園。原為軍事情報彈藥庫,2002年政府規畫為教育展示及休閒遊憩空間後,現委託台北鳥會經營。園區內保留過去遺留植物,生態資源豐富。

李彥達介紹教育館內展示的植物標本。 (攝影/汪蓓玲)

 

富生態教育意義外 積極救治原生傷鳥類

環境教育棲地營造兼總務李彥達介紹園區內許多生態場所,芝山文化生態園區擁有豐富生態資源,昆蟲、鳥類及動植物爭相棲息與此,因此也成為許多學校團體校外教學的好地方。園區裡有2、300位志工,志工們會先學習園區內相關的知識,了解園區的運作方式,有學校團體來參訪時,都是由他們帶隊。這裡也時常開設生態相關課程,讓參與的民眾可以學習到更多深入的知識。

 

芝山文化綠園也是傷鳥的救傷中心。於2007年設立野鳥救護中心「得得中途之家」照顧那些民眾送來的傷鳥。救傷中心的志工大概8、90人,幫助飼養這些收傷的鳥。傷重不治的鳥類,也會製成標本。這些標本會展示用來教育民眾,撿到傷鳥應該要怎麼做,正確的S0P是什麼。

 

一般來說,民眾撿到傷鳥後,芝山的救傷中心會先送到附近的麟光,隸屬台北鳥會的救傷中心,或者送到合作的救傷單位,會有專業的獸醫幫忙醫治那些傷鳥。有些傷鳥其實是民眾偷養一些非寵物鳥的鳥類,照顧方式不當,導致生病。台灣每年收到的傷鳥大概在2000到3000隻,尤其是春天,傷鳥數量最多。因為很多雛鳥才在學飛,對外界環境不熟悉,容易撞牆或摔下來。傷鳥中心大部分是接收原生種鳥,李彥達表示,每年花在傷鳥身上的伙食費就有幾百萬,是一筆蠻大的開銷。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還是希望能多救助原生種的鳥類,如果是寵物鳥那種外來種鳥類,還是希望民眾能自己求助獸醫。李彥達也呼籲民眾在養動物前應先注意動物壽命、以什麼為食,需要用什麼方式照顧牠。

園區內告示牌上列出民眾撿到傷鳥後的標準步驟。 (攝影/汪蓓玲)

 

比如麻雀常因被灌食而死亡,很多人會餵麻雀吃麵包,麵包吸水會撐起來,會堵住牠的器官、臟器造成危險。小型鳥類若被餵食白吐司之類的東西是很容易死亡的。所以李彥達也呼籲民眾,撿到鳥類不要隨意餵食,因為亂餵比不餵來的更糟。傷鳥跟一般健康的鳥,餵食方式也不同,比如貓頭鷹正常情狂下在野外是吃活的老鼠,但因為受傷了身體虛弱,丟活的老鼠給牠吃有可能會被攻擊,傷勢會更嚴重,所以就需要經過冷凍或切片特別料理。民眾送傷鳥過來,會留下資料,在哪裡撿到的等等。傷鳥經過照護後,復原情況達到可以野放的情況,就可以進行野放。如果本來撿到鳥類的地方就有族群,經過評估後,可以的就在原地區野放;如果沒辦法就地解放放或者以前撿到的地方距離太遠,就會盡量找適合的棲息地野放。這裡救援都是希望野放為主,野放後有如果有些鳥類對外界環境適應不良,也可以飛回來園區這裡,地上有放一些飼料給牠們吃。

園區內地上灑的給不適應外界環境鳥類吃的飼料。(攝影/汪蓓玲)

 

長照中心漸進野放安置的樹鵲。 (攝影/汪蓓玲)

 

觀察這些被安置的鳥,不論是受傷正在照顧的鳥類,或是長期照顧等待野放的鳥類,會發現有些鳥類比較親人,看到人不太會怕,推斷之前可能被飼養過。有些鳥類可能因為天性加上受傷的關係,對人的防備心很強,也比較凶猛。雖然這些鳥類最終的目的是要野放,但還是可能因為外界環境跟之前所處環境不同而適應不良難以生存。

長照中心受傷的台灣藍鵲。 (攝影/汪蓓玲)

 

芝山文化綠園可以說是一本天然的教科書,原區內有許多自然景觀,斷層、節理等地質現象,豐富的植物、昆蟲、鳥類,讓民眾認識這裡的生態環境。暖房存放各種植物的種子,以便之後種植各類植物。除此之外,更有鳥類救傷中心,救治傷鳥,同時教導民眾遇到傷鳥該如何應對。這裡不只是一座生態公園,民眾也可以來這裡休憩散步,感受人與大自然、動植物的互動。

瀏覽數: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