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接手家族農地 無毒栽種地瓜
現今農業科技發展訊速,很多現代化的農民都會為了提高產量和產品品質,往往都會噴灑農藥和化學藥劑等化學種植模式,以助驅除害蟲和加速產品生長期。可是,化學種植模式不僅會污染耕作地與周遭環境,長期食用下也可能會影響食用者的健康。因此,現在農商漸漸轉型以有機耕作為主要作業模式,為永續發展及健康耕作為主。
水林鄉的安然地瓜田園負責人陳志遠先生原先在屏東讀書,地瓜田則由陳父陳母攜手管理經營,但其後因家父中風,只能由陳母獨力管理。加上當年陳志遠的小孩子剛出生,基於家庭壓力逐漸變重,因此在102年回鄉接管地瓜田,陳志遠提及:「從我阿公那一輩就一直有在種地瓜,然後我爸也種,然後到我這一輩也是繼續。我小時候也都是有參與這些田裡面的工作,只是當時沒有正式的接手這麼多,因為我們村裡面的小孩幾乎從小都是在地瓜田裡面長大的」。
安然地瓜田園負責人陳志遠。(攝影/鄭得崴)
陳志遠介紹到除了種植大家熟知的台農57號,還有金石栗子地瓜、菱角地瓜、牛奶地瓜等等的日本品種,「這些品種在市面上是屬於相對比較少見的一個品種,但是我們會因為可以一起混著賣,所以能跟其他人做一些差異性這樣子,但主要還是以台農57號這個品種為主。」,除了嘗試種植不同品種,陳志遠還架設網站介紹和自行銷售,希望讓更多人注意到他們的地瓜。
還在土裹成長的地瓜。(攝影/鄭得崴)
在種植上陳志遠使用對環境友善的無毒耕作,當中園地中所使用的地瓜苗也是由自家親自培肓。陳志遠認為自行培肓的好處,一來在種植的時候不用擔心找不到種苗的來源,二來就是在篩選的時,自己管理的也比較安心,例如不用擔心種苗是否帶有疾痛和病毒等。另外,就像颱風來的時候,瓜苗被打死之後,要再補植的時候種苗比較缺乏,需四處尋找種苗才能恢復產能,但若由自己培育的話就無需擔心這種突發狀況,以維持種植上的品質與穩定性。
害蟲的侵擾是所有農家的一大難題,地瓜中影響比較嚴重的害蟲分別是甘藷蟻象和斜紋夜蛾。甘藷蟻象啃食過的地瓜會令地瓜在口感發生變異和產生異味,導致受影響地瓜無法販售。斜紋夜蛾則會在地瓜產下一種名叫夜盜蟲的幼蟲,白天會躲在土裡面,晚上出來吃葉子,甚至土下的地瓜,令地瓜無法順利生長。陳大哥在驅逐害蟲的做法上,因參慮到環境健康以及吃用人的健康,所以並沒有選用化學農藥等便捷的方法,而是用性費洛蒙誘捕和蘇力菌等無毒農法的做法。
田中的性費洛蒙誘捕罐。(攝影/鄭得崴)
性費洛蒙誘捕法主要就是透過散發出類似母蛾交配時氣味,將公蛾引誘進誘捕罐,減低牠們在田裡交配的數量,從而減低其影響。蘇力菌等微生物製劑則會感染或造成這些蟲的拉肚子去減少田裡面害蟲的族群數量,類似大眾比較熟知東蟲夏草的概念。陳志遠應為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應保持生態多樣性和平衡,因此不能把牠們趕盡殺絕,只能在不影響環境健康下盡可能減低其對農作品的影響,這也是陳大哥選用無毒農法的初衷。
存放蘇力菌等微生物製劑的收納筒。(攝影/鄭得崴)
陳志遠與村子的小孩都是在地瓜田長大,他放心自己小孩在那邊玩希望可以參觀的小孩來也可以放心玩並表示:「畢竟農產品種植是一個良心事業,就是以實『食』 這個中文字來拆解,上面是人,下面則是良心的『良』,不能說為了賺錢賣了良心,騙人家說我這個沒有問題。 」。農產品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品之一,在追求更高產量和品質的同時,如何保障環境和食用人的健康,等等的問題十分值得大眾的反思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