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毛孩希望 浪我陪你等家
【記者 曹貽翔、陳家珣/台中報導】
台灣近年「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逐漸普及,但一進到收容所內,不僅聽到吵雜的動物叫聲,還看到籠子內緊張畏縮的狗狗和貓咪,不僅難以呈現流浪動物的真實個性,還可能因為一時衝動的領養念頭,導致退養或棄養的惡性循環。然而,位於台中的中途之家──「浪浪別哭」,成功開創了流浪動物領養的新模式,以溫馨的氛圍,讓每個浪浪開心的等家。
劉憲宗和他的妻子譚柔一起創辦了中途咖啡廳「浪浪別哭」,他們原本是想將新家打造成中途之家,希望幫助更多流浪狗貓找到歸宿。但是他們做研究後發現,把自己家裡變成中途之家會造成領養機率較低、送養耗時較長,而且也不好評估領養者是好是壞,因此最後他們決定去外面租房子,並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場域,使大家平常休閒時間就可以走進這個空間去認識流浪動物,甚至更進一步領養牠們,也讓大眾在生活當中就能了解流浪動物的這個議題。
「流浪動物就像小朋友,牠們需要安全感,而為了讓牠們信任自己,最重要的是要花時間培養與牠們的關係。」劉憲宗說。所以浪浪別哭的格局打造成類似家庭的空間,而店員也扮起了家人的角色,除了每天的日常清潔、餵食飲水,還有帶牠們散步玩耍。久而久之,能讓不親人的浪浪敞開心房,幫助狗狗累積與人互動的信心。除此之外,浪浪別哭的每間分店也會只同時照顧最多四隻狗與十隻貓,確保在店內的浪浪能自由的活動、吃飯、休息。
然而,在2017年農委會宣布零撲殺政策後,全國的公立動物收容所禁止撲殺流浪動物,引發在外的流浪動物和野生動物的衝突逐漸白熱化,尤其保育類動物如穿山甲、石虎,以及山羌頻頻傳出命喪遊蕩犬隻口下的消息。收容所則因為需要長期飼養的老狗增加,空間愈來愈有限,面臨爆籠的危機,因此現階段需要更多的政策與單位一同配合解決問題。
從台北開始,浪浪別哭已經陸續在台中與台南開設分店。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幫助了上千隻浪浪找到適合的家庭,並讓更多人以溫暖的方式了解到流浪動物的議題,他們也用行動證明領養不只是責任,也是一種充滿愛與希望的選擇,「在浪浪別哭,每隻浪浪的個性與需求都不一樣,我們的任務不只是幫牠們找到家,更是找到真正適合牠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