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五十五年的茶壽工藝暖茶也暖心

作者 : 莊珮妤 發佈日期 : 2025-02-23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4-25 公告分類 : 最新文章,文化創新

【記者 莊詠捷、莊珮妤/台中報導】

 

民國五十年代苗栗縣養鳥風氣盛行,但過不久後就沒落了,用來做鳥窩的稻草還剩下很多,於是劉玉英就與原本在做鳥窩販售的鄰居,商議如何處理剩下的稻草,後來想到鳥窩能孵蛋,有保溫的性質,做大一點再鋪棉花布,就能讓阿伯冬天帶到山上去用,中午就不用吃冷飯、喝冷茶,阿伯後來用了以後覺得很好用,就一傳十、十傳百,吸引到好多人想購買,而茶壽原本都被叫做鳥巢,是劉玉英想著多喝茶身體健康,健康長壽之意,將名字改為「茶壽」。

 

圖1

店內景象與各種大小茶壽。 ( 攝影/ 莊珮妤 )

 

劉玉英說:「做茶壽最困難的是起頭,還有要做的平均,放在桌上才會好看。」因為起頭小小一個很難抓握,所以必須小心拉好才不會跑掉,而因為戴手套摸不準稻草有沒有平,所以劉玉英一直以來都沒戴手套在製作,做久了她的手也就變得彎曲,但為了不讓茶壽這項傳統工藝消失,她從30歲開始做茶壽,堅持至今已經85歲了,仍每天守在店裡的角落,一針一稻草將茶壽編織出來。

 

邱福德2021年退伍後,剛好正逢疫情時,外婆的店也沒人幫忙,他便在外婆的建議下開始跟著學習編織茶壽,並創立了品牌「禾稈屋」,禾稈是客家話稻草的意思,屋則是象徵起初的鳥窩及家的意思,他希望禾稈屋不只能傳遞茶壽的故事,更能透過社區營造的方式,讓大家重新認識汶水這個小地方。

 

圖2

禾稈屋logo與中小茶壽。 ( 攝影/ 莊珮妤 )

 

早期時,茶壽的內裡原本鋪的是客家花布,代表著客庄的意象,但邱福德認為客家花布的意象較為籠統,他希望茶壽能更多的包含茶壽本身的故事在裡頭,所以他自己開發了一款新花布,用花磚的形式放了四個元素,包含茶壽的材料稻草、茶壽的來源鳥窩、編織茶壽至今的劉玉英,以及發展茶壽的汶水老街,希望大家在打開茶壽時,可以更認識茶壽的故事。

 

圖3

茶壽使用新花布作為內裏。 ( 攝影/ 莊珮妤 )

 

邱福德不僅希望能將劉玉英親手教他的茶壽一直傳承下去,也希望在做茶壽的過程中落實農廢再利用,兼顧永續及環保。而他除了將茶壽做成書扣、花瓶、野餐籃等不一樣的工藝品外,未來也希望能結合木材、皮革等不一樣的複合式材質,將茶壽做成茶杯墊、壺承等茶席系列的用品,發展茶壽不一樣的可能性。

 

瀏覽數:

電子報訂閱